王淦昌誕辰116周年
王淦昌是我國杰出的核物理學家,提出了驗證中微子的實驗方案,領(lǐng)導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線實驗站,使中國的宇宙線研究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杜布納聯(lián)合原子核研究所,他領(lǐng)導的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了反西格馬負超子。他提出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的設想并獲得實驗證明。他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貢獻。1999年,他被國家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23年5月28日,是王淦昌誕辰116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緬懷他!
結(jié)緣物理,學海揚帆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父親王以仁是當?shù)刂闹嗅t(yī)。王淦昌3歲喪父,6歲進入私塾讀書,8歲轉(zhuǎn)入太倉縣沙溪小學。13歲時母親病故。1924年,王淦昌考入清華大學,選學物理,成為我國近代物理學先驅(qū)、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葉企蓀教授的得意門生。
王淦昌在清華校園
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fā),王淦昌參與了游行集會活動。事后,葉教授悲痛地跟學生說:“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到外國人的欺辱,就只有靠科學!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葉教授的愛國激情深深感染了王淦昌,從那時起,“科學救國”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1928年,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教授到清華大學任教,吳教授開設的“近代物理學”把王淦昌引入了實驗核物理的神奇世界。1929年,王淦昌自清華大學畢業(yè),他是該校物理系第一屆畢業(yè)生中僅有的四個學生之一。
1930年,為求深造,他考取了江蘇省官費留學研究生,遠赴德國柏林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著名核物理學家麗絲·邁特納(Lise Meitner)教授。在王淦昌到達柏林大學的第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日寇的侵略、祖國和人民的苦難、屈辱,再次刺痛了他。他暗下決心,及時調(diào)整學習計劃,準備提前回國,實現(xiàn)科學救國,挽救民族危亡。
1933年年底,王淦昌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他毅然踏上了歸國之路,回到了硝煙彌漫的祖國。他先在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授,后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重大發(fā)現(xiàn),為國爭光
1940年,王淦昌隨浙江大學遷至貴州遵義,后又遷至距離遵義75公里的湄潭縣,這段時期,他讀了美國科學家關(guān)于探測“中微子”的文章,仔細分析研究了他們方案的弱點與不足,并構(gòu)思了自已獨特的探測方案。1941年,他寫出了《關(guān)于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無奈因戰(zhàn)爭原因《中國物理學報》無法刊登,王淦昌只好把文章寄給美國權(quán)威刊物《物理評論》。1942年年初,文章正式發(fā)表,幾個月后,美國科學家阿倫按照王淦昌的建議,做了K層電子俘獲實驗,取得了肯定的結(jié)果,這個實驗也被稱為“王淦昌-阿倫實驗”。1956年,美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萊因斯和科恩用王淦昌的探測方法觀測到大量中微子,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王淦昌關(guān)于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不但為捕捉中微子作出了關(guān)鍵貢獻,而且為苦難中的祖國贏得了榮譽,自己也從此名揚海外。
1950年,王淦昌受錢三強邀請,從浙江大學物理系調(diào)到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4年,他領(lǐng)導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線實驗站,使中國的宇宙線研究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1955年,王淦昌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王淦昌代表中國加入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原子核研究所。他帶領(lǐng)的團隊率先發(fā)現(xiàn)了反西格馬負超子,填補了反物質(zhì)粒子家族的空白,震驚世界。
王淦昌(右)與杜布納聯(lián)合原子核研究所所長布洛欣采夫(中)等在一起
然而,就在這時,備受國際物理學界關(guān)注和期待的王淦昌卻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這一消失就是17年……
隱姓埋名,研制兩彈
1961年,二機部部長劉杰向王淦昌傳達了黨中央關(guān)于研制核武器的決定,邀請他參與原子彈研制工作,王淦昌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愿以身許國!”從此,王淦昌便化名王京,告別家人,一頭扎進原子彈研究中,一位頂尖學者從此在國際物理學界“消失”。
核試驗基地位于渺無人煙的青海草原,50多歲的王淦昌是試驗基地里年紀最大的科學家之一。為了確保試驗順利,王淦昌經(jīng)常通宵,飲食也極為簡單。為了加快工作進度,他跟大家一起攪拌炸藥,一起動手制作安裝試驗樣品,頂風冒雨,不知疲倦。王淦昌就這樣,默默地履行著“以身許國”的誓言。
王淦昌(左一)與郭永懷(左三)和鄧稼先(右二)在新疆核試驗場
在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后,王淦昌繼續(xù)從事地下核試驗研究。直到1978年,年逾古稀的王淦昌才再次公開使用他的真實姓名。大家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研究原子彈的老頭王京就是“消失”了17年的王淦昌。
力推核電,心系聚變
在核武器研制告一段落后,王淦昌又投入到了另一項事業(yè)中——為民用核電奔走呼吁。彼時,核工業(yè)在民用領(lǐng)域的應用尚不廣泛,人們普遍對核有著一定的恐懼心理。王淦昌大膽指出:“核確實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完全可以控制。火與電,不也能夠造成傷亡事故嗎?只要使用得當,控制得好,核能是有益無害的。”
除此之外,王淦昌還一直關(guān)注著能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的可控核聚變。1964年,他和蘇聯(lián)巴索夫院士各自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xiàn)受控熱核聚變的設想,并一直支持和參加、指導著我國的高功率激光聚變及粒子束聚變的科研工作。1984年,他領(lǐng)導開辟了氟化氪(KrF)準分子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新領(lǐng)域。1987年6月,激光核聚變的實驗裝置——“神光”通過國家鑒定。作為慣性約束核聚變的創(chuàng)始人與奠基者,王淦昌為我國在該領(lǐng)域的科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淦昌在圖書館查閱資料
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2003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一顆編號為1455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淦昌星”,以此紀念他為核科學領(lǐng)域做出的杰出貢獻。王淦昌先生的一生就如同這顆小行星,閃耀著科學智慧的光芒。他把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yè)。王淦昌先生的科學成就和品德修為,深受世人的尊敬和愛戴,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核工業(yè)人樹立了光輝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