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中核集團首次承辦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高濃鈾返還項目經(jīng)驗分享會”在北京召開。這是該會議首次走進中國。與會國內(nèi)外專家一致認為,中方通過成功開展加納微堆低濃化項目,形成了“加納模式”,該模式是解決高濃鈾低濃化的有效途徑,也為即將實施的尼日利亞微堆改造項目及未來的幾個項目找到一條成功之路?!凹蛹{模式”后續(xù)推廣應用將為中國履行核大國職責,防止核擴散,并在國內(nèi)外推廣微堆起到積極作用。
國際原子能機構、國家原子能機構、外交部軍控司、國家核安全局、美國能源部、美國駐華大使館、民航總局華北管理局以及19個國家近百名核領域?qū)<页鱿瘯h。會上,與會專家進一步總結了“加納模式”。IAEA 專家Petr Chakrov指出:“‘加納模式’是將微堆高濃鈾低濃化的最好辦法,也將為下一步推進尼日利亞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提供參考經(jīng)驗?!?/p>
上世紀90年代,在IAEA技術合作框架下,中核集團向加納、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出口微堆及高濃鈾燃料,用于支持上述國家提升核技術應用能力。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主席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和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的承諾,在IAEA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下,中核集團從2014年開始協(xié)助加納實現(xiàn)微堆低濃化改造。在中國、加納及美國等國際團隊的密切配合下,2017年8月,我國成功完成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為國際防止核擴散做出重要貢獻。
據(jù)了解,為進一步共享高濃鈾燃料返還項目工作過程中的經(jīng)驗教訓,促進未來微堆低濃化項目順利開展,IAEA已經(jīng)連續(xù)12年召開“高濃鈾返還項目經(jīng)驗分享會”。本次會議由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發(fā)起,中國原子能工業(yè)有限公司承辦,為期4天。會議期間,來自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還圍繞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高濃鈾返還項目”開展了廣泛交流。與會代表還將在會議期間參觀中美兩國在核安保方面共建的國家核安保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