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諾曼底城市瑟堡以西25公里的阿格(LaHague),坐落著阿?,m旗下的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很難想象在如此偏僻之處,聚集了超過5000名工作人員。
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的工作人員把運送乏燃料的容器叫做無懈可擊的“大桶”:這個在《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看來更適合被叫做鋼信封的容器,重達110噸,可以容納10噸左右的核物質(zhì)。
在密封后,此大桶在保護人們免于遭受輻射的同時,可以起到散熱,并抵抗劇烈震蕩的作用:該桶可以在半小時內(nèi),忍受800攝氏度高溫,而且還可以從9米高的位置被扔到不光滑的地面上去。
就在踏進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的那一刻,有運送核廢料的卡車正等待進入園區(qū),卡車司機在駕駛室里面等著指令,平靜得讓人似乎忘記了車后裝的正是使用過的核燃料棒。該廠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卡車均是經(jīng)過專門設(shè)計的。
今年6月底中國國務(wù)院總理李克強訪法之際,在中法兩國領(lǐng)導(dǎo)人共同見證下,中核集團總經(jīng)理錢智民與阿?,mCEO顧菲簽署了《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與阿海琺集團關(guān)于后處理/再循環(huán)工廠項目合同商務(wù)談判工作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
本次后處理大廠項目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中核集團與阿?,m在該項目上的合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進入了新的合作階段。
在談及有可能在中國建立一個核燃料后處理/再循環(huán)工廠時,包括法國高層在內(nèi)的受訪人員都力促本報記者去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看一看,并表示這有可能是中法在此方面合作的技術(shù)模型。
核燃料后處理工廠
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于1976年以來一直在運營,目前每年乏燃料后處理能力在1700噸左右,擁有處理目前世界輕水反應(yīng)堆乏燃料總量近一半的后處理能力。
法方工作人員卡羅琳娜對記者表示,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廠所處理的核燃料來自法國本土和其他國家,其中包括德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荷蘭,還有亞洲的核電大國日本。最終,經(jīng)過處理后的不可回收反射性廢物部分會被送回上述核燃料來源國。
2015年之前,有總量超過32000噸使用過的核燃料在該廠進行了后處理,其中有70%來自法國,17%來自德國,9%來自日本。
進入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之前,要進行全方面的保護措施,包括穿上防輻射的白色套服并測試輻射含量,不過法方工作人員解釋,乘飛機一次中歐旅途的輻射量,已遠遠超過在該廠工作全年的輻射含量。
進入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后,記者看到,阿格的四個四米深蓄水池的容量可以將50個反應(yīng)堆的內(nèi)核都浸泡在其中。盡管看著平靜又祥和,巨大的蓄水池下面都是核燃料棒這一點讓人始終無法放松警惕。
如果工作人員掉進去怎么辦?
法國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輻射。當(dāng)然,不鼓勵掉下去之后在里面潛水。實際上可以看到,在裝卸方面,大部分的工作是由人控制的機器人(手)來完成的。
在水中浸泡后,在1.5米厚的抗輻射混凝土墻保護之下,穿著防護服的員工切割使用過的核燃料棒。
簡單而言,從乏燃料棒中,可以提取并馴化使用95%~96%的鈾和約1%的钚,最終剩余廢料在3%~4%,這些最終廢料將被熔入玻璃之中,待最終存儲。
隨后,阿格廠所提取的钚將被送到阿?,m在法國東南部的梅洛(Melox)工廠,并在那里生產(chǎn)MOX燃料——這是一種钚和使用過的鈾的混合物,而法國電力的58個反應(yīng)堆中,有22個(馬上變成24個),都會使用這一燃料。
實際上,在核燃料循環(huán)利用方面,法國很早就開始乏燃料處理工藝設(shè)施的建設(shè),在上世紀60年代末轉(zhuǎn)向民用之后,又得益于1973年石油危機對核電能力的強化建設(shè),其燃料處理和儲存成本已經(jīng)趨向合理(在0.1美分/kWh,同美國差不多)。而采用利用乏燃料再循環(huán)生產(chǎn)核燃料的好處是,既可節(jié)省25%左右的天然鈾資源,又可以簡化儲存方式。
在采訪中,法方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中方的核廢料存儲壓力雖然還沒有出現(xiàn),然而不循環(huán)使用鈾,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上都多少讓人感到可惜。由于中國的核電建設(shè)計劃遠大,未來這種壓力或許會出現(xiàn)。
急需新訂單
不過,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現(xiàn)在也面臨訂單急劇減少的壓力:由于福島事件發(fā)生,全球不少國家都在重新考慮其核電愿景。
根據(jù)近期媒體報道,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的國際客戶們在福島事件之后全部消失了,此前曾經(jīng)計劃以阿格為模型的在日本六所村(Rokkasho)建立的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目前也希望渺茫。
其唯一的客戶,也是法國國內(nèi)巨頭——法國電力,還給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施壓,要求他們降價。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負責(zé)人奧布萊特認為,希望在5年內(nèi)降價15%。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在2014年包括“再加工、物流和退役”服務(wù)的收入跌至15.3億歐元,占阿海琺整體營業(yè)額的18%。
與以往年處理1700噸相比,2015年,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預(yù)計處理1205噸使用后的核燃料,其中,僅有25噸來自于國外。
在此情況下,鎖定與中國的新合作,對于阿海琺和阿格核燃料后處理工廠而言,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要看到的是,中國在建核電站數(shù)量已占全球四成,乏燃料后處理能力的確急需提上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