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頻繁核試,讓韓國對美國能否提供核保護的信心下降。韓國媒體的兩份最新民調顯示,目前約有六成受訪者支持“推動本國的核開發(fā)”論調。
一般而言,技術、原料、意志是一國從無核邁向有核的先決條件。
從技術上看,韓國具有較為豐富的核能開發(fā)經(jīng)驗。韓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美國的幫助下開展核能研究,至今核電已占韓國總發(fā)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時,韓國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同時掌握核反應堆設計、建造、運營等各環(huán)節(jié)技術的國家之一,并繼美、法之后成為第3個具備自行研發(fā)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有專家認為,就技術而言,韓國已掌握核反應有關理論;掌握核武器基本裝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具有制造核武器和試驗核裝置的技術設備。
從原料上看,韓國具備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基礎材料。為維持核電站的運轉,韓國每年需要進口4000噸鈾精礦并委托其他國家進行濃縮以作為核電站燃料。同時,韓國核電站每年會產(chǎn)生700噸乏燃料,目前已經(jīng)保管有1萬噸乏燃料,最多可用于提取100噸钚,制造2萬余枚钚彈。但受“韓美原子能協(xié)定”、“半島無核化宣言”限制,韓國不能進行鈾濃縮和乏燃料再處理,實際上放棄了武器級核原料的提取權。
從意志上看,上世紀70年代,韓國也曾萌發(fā)過擁核野心,后在美國的干涉下流產(chǎn)。美國專家當時預測,若無外界干涉,韓國核武器研發(fā)很可能在10年內取得突破。
韓國政府雖強調從未考慮核武裝選項,也未考慮重新引進戰(zhàn)術核武器,但試圖突破核原料“瓶頸”限制卻是不爭的事實。從目前情況看,“韓美原子能協(xié)定”將于2014年到期,韓國正試圖促美放寬其進行鈾濃縮和乏燃料處理的限制。而韓朝1992年簽署的“半島無核化宣言”,隨著朝鮮先后3次核試,及朝鮮今年3月8日宣布廢除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后,已不再具約束效力。
另一方面,韓國已于1975年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具備對核原料全面的保護能力。因為是核能利用大國,客觀上需要對乏燃料的后處理及再使用,以提高核燃料的使用效率。
可以說,一旦美國重走當年同意印度進行乏燃料后處理的老路,放松對韓國的核廢料監(jiān)管,韓國擁核問題或也將浮出水面。(曲寧寧 任彥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