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中國核能行業(yè)協(xié)會官網
當前位置:
>
訪問量:
國際核新聞
美國《國家地理》評點十大核電國家地震風險
時間:2012年03月30日 來源: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 點擊量: 分享:

    3月29日,美國國家地理網站鑒于日本核泄漏事故,對全球10個核能利用大國所面臨的地震風險進行了評點,結果顯示,由于地質條件和發(fā)展情況的不同,各國核電站面臨的地震風險大不相同。

    1. 美國:沿海地區(qū)存隱憂

    美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7987億千瓦時。

    盡管美國自1979年的三里島核事故之后,就沒有再修建新核電站,但它仍是世界頭號核能大國。美國104座核反應堆的發(fā)電量比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的法國和日本所有核電站發(fā)電量的總和還要多,但由于美國的總用電量過于龐大,因此核電只能滿足其20%的電能需求。

    鑒于美國的地震威脅分布圖,位于加州的兩座核電站繼日本核危機之后引發(fā)了諸多政治關注,分別是位于San Clemente的San Onofre核電站和Avila Beach的Diablo Canyon核電站。這兩座核電站都位于海岸線附近,且靠近活動斷裂帶。

    西北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系的地震學家Seth Stein表示,美國加州以西這一地區(qū)正好位于北美構造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其地震風險比美國東部的地震風險要高出五倍。他在新近出版的一本著作中解釋說,美國中部和東部核電站集中的地區(qū)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震風險。南卡羅萊納州的Charleston附近、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以及密蘇里州的New Madrid都曾發(fā)生過破壞性地震。

    早在福島核事故之前,美國能源部、核能監(jiān)管部門以及非營利組織美國電力研究協(xié)會已經開始對美國中部和東部地區(qū)的地震源進行詳細測繪,該項研究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

    美國在地震發(fā)生率最高的阿拉斯加州并沒有設立核電站。

    2. 法國:嚴重依賴核能

    法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3893億千瓦時。

    在位于法國Montélimar附近Rhône River valley的Cruas核電站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座使用“基底隔震”(seismic base isolation)技術的核電站之一(另一座位于南非開普敦附近),它的核反應堆坐落在1800多塊橡膠支座上,每塊橡膠支座都有數(shù)英寸厚。

    盡管法國的核能發(fā)電量還不及美國的一半,但沒有哪個國家會像法國這樣嚴重依賴核能。2010年,法國74%以上的電能來自于全國19座核電站的58個反應堆。

    法國的地震風險不算很大,即使最活躍地區(qū)的地震風險也僅和美國的中東部相當。雖然Cruas核電站擁有特殊的地震保護措施,但法國地震最活躍的地區(qū)并不在那里,沿德國邊境的萊茵河谷才是危險地帶,河谷中的斷層系統(tǒng)會給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帶來一定的地震風險。而距離該地區(qū)最近的核電站當屬Fessenheim核電站,它也是法國運行時間最長的核電站(1977年投入運營)。

    3.日本:從風險到危機

    日本核能年度發(fā)電量:2658億千瓦時。

    雖然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攻擊的國家,但二戰(zhàn)結束20年后,日本開始轉向了和平核能利用時期,以幫助經濟發(fā)展。由于國內化石燃料匱乏,日本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被迫完全依賴進口,因此核能利用成為了日本本土化大規(guī)模發(fā)電的唯一選擇。自日本第一座商業(yè)核電站于1966年開始投入使用,該國已建造了54座核反應堆,位于西部海岸城市新瀉的柏崎刈羽核電站(Kashiwazaki-Kariwa)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核能滿足了日本國內近30%的電能需求,在福島核事故發(fā)生之前,日本還計劃在2017年之前將這一份額擴大到40%,2030年之前擴大至50%。

    位于四個主要構造板塊交界處的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高發(fā)的國度,而且在這些地震風險極高的地區(qū)集中著1.265億人口。這個國家所有的核電站都位于地震危險區(qū)域內。

    4. 俄羅斯:渴望核能

    俄羅斯核能年度發(fā)電量:1549億千瓦時。

    俄羅斯擴張核能的目的與日本完全相反。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大量的化石資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探明儲量國,俄羅斯政府希望能增加這些燃料資源的出口。因此通過利用核能替代天然氣,這樣俄羅斯就能出口更多的天然氣,獲得更多收入。

    俄羅斯全國17%的電力供應來自于國內10座核電站的32座核反應堆。俄羅斯政府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5%。除了位于遠東的Bilibino四座小型核反應堆外,俄羅斯其他的核電站都位于烏拉爾山以西,這些核電站距離俄羅斯人口密集區(qū)較近,而這些地區(qū)發(fā)生地震的概率比較低。

    但目前俄羅斯在建的一個新核電站卻位于俄羅斯地震最高發(fā)的勘察加半島。這個名為Akademik Lomonosov的核電站有望在2013年建成,建成之后它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民用浮動核電站,屆時它將停泊在俄羅斯太平洋核潛艇基地Vilyuchinsk市附近。俄羅斯欲建立若干座浮動核電站的目的并不是要讓它們停泊在碼頭,而是希望它們能開到北極,為在那里開采石油和天然氣提供動力。

    5. 韓國:后來者居上

    韓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1404億千瓦時。

    韓國較晚開始利用核能,它在三里島事故發(fā)生前一年才開始了核能利用計劃。但自從1978年建立了第一座核電站以后,韓國已經完成了4座核電站21座核反應堆的修建,它們能夠滿足國內約三分之一的電能需求。韓國政府計劃在2022年之前新建12座核反應堆。作為世界上發(fā)展最為迅速的發(fā)達國家,韓國希望能利用核能來供應國內一半的電力需求。

    和日本一樣,韓國也是化石燃料稀缺國度,核能利用成為了其本土化大規(guī)模發(fā)電的唯一選擇。盡管朝鮮半島位于日本島最南端的西北部,但其地震風險相對較低。

    6. 德國:核能利用搖擺不定

    德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1282億千瓦時。

    在福島核電站發(fā)生事故以后,德國政府下令在三個月內關閉七座核電站,并進行安全檢查。盡管德國國內的17座核反應堆滿足了四分之一以上的國內電能需求,但該國核能利用的未來依然處于爭論的漩渦中心。

    德國的綠黨和社會民主黨在十年前就達成協(xié)議,準備在2022年之前逐步完全淘汰核能。但德國總理默克爾于去年秋季撤銷了這項協(xié)議。德國將核能利用視為通向可再生能源未來的“過渡技術”,因此需要延長現(xiàn)有核電站的使用壽命,但這一決定引發(fā)了抗議。目前日本的核事故促使德國再一次慎重考慮核能利用的未來前景。

    德國的地震多發(fā)地帶位于萊茵河谷,而德國有幾個核電站位于萊茵附近,其中包括運行時間最長的Biblis核電站,但該核電站在計劃關閉之列。

    7. 加拿大:北方的核能利用先鋒

    加拿大核能年度發(fā)電量:859億千瓦時。

    加拿大早在1944年就開始了核能計劃,1947年它建造了第一座試驗性的核反應堆。加拿大國內15%的電力來自于18座商業(yè)核反應堆,但其人口密集省份卻非常依賴核能。首都渥太華所在的安大略湖區(qū)擁有16座核反應堆,該地區(qū)53%的電能供應依賴核能。另外兩座反應堆也位于東部的魁北克和新布倫瑞克。

    加拿大地震高發(fā)帶位于偏遠的西部地區(qū),即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沿海地區(qū)。加拿大政府計劃在未來10年新建9座核反應堆,但都不會分布在上述危險地區(qū)。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清潔能源計劃中明文規(guī)定了不利用核能。

    但這并不代表東部海岸都不存在地震威脅。加拿大唯一一次因地震造成人員傷亡是在1929年12月18日,當時發(fā)生的7.2級地震引發(fā)海嘯,襲擊了Burin Peninsula,造成28人傷亡,震中距離紐芬蘭南部大約155英里(約合250公里)。加拿大大西洋省區(qū)唯一的核電站是Point Lepreau核電站,座落于新布倫瑞克芬迪灣北岸。

    Saint Lawrence河谷亦存在地震風險,這里有位于Bécancour南部海岸、隸屬魁北克水電公司的Gentilly核電站。日本核危機之后,該核電站也引發(fā)了政治關注??笨怂姽居媱澇赓Y20億美元,對核電站進行升級改造,延長現(xiàn)有唯一一座在運反應堆的壽命,但反對者要求這家政府旗下的電力公司利用這筆資金封存核設施。

    8. 烏克蘭:核災難陰云未散

    烏克蘭核能年度發(fā)電量:788億千瓦時。

    在烏克蘭身上,能夠看到核能的過去和未來。

    烏克蘭核能利用最知名的當屬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始建于1970年,1977年投入使用。1986年該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導致30人死亡,大火整整燃燒了10天,數(shù)萬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受到核污染,成為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事故。

    25年后,核能依然在烏克蘭起到重要作用,烏克蘭國內近一半的電能供應由四座核電站的15座核反應堆來滿足。由于用電量不斷增長,烏克蘭政府正在Khmelnitsky興建兩座大型核反應堆,希望在2030年之前核能依然能滿足國內一半的電力需求。

    烏克蘭大部分地區(qū)的地震風險較低,一些地質學家認為位于羅馬尼亞邊境的喀爾巴阡山是潛在的地震風險區(qū),但該地區(qū)沒有核電站分布。

    9. 中國:雄心勃勃的核能利用計劃

    中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666億千瓦時。

    位于廣東大鵬半島的嶺澳核電站三號機組是中國唯一一座百萬千瓦核反應堆,于去年7月份投入運行。中國目前正在興建的27座核電反應堆大部分規(guī)模都將與嶺澳核電站持平或超出。

    中國在運的核電機組有13臺,但它們僅能滿足全國電能需求不到2%,中國的能源需求依然嚴重依賴煤炭。中國政府希望能快速提高核能在發(fā)電總量中的比重。大多數(shù)計劃修建的核電站位于快速發(fā)展的東部沿海地區(qū),其中的四座核電站將是世界上首批使用“第三代加”技術的核電站。第三代加技術是指核電站在斷電之后,其中的“非能動安全”系統(tǒng)依然能為核電站提供72小時的冷卻時間。

    印度下方板塊的向北運動導致中國成為一個地震頻發(fā)的國度,這股北進的地質力量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并使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的部分地區(qū)成為地震高發(fā)地帶。世界上破壞最嚴重的幾次地震都發(fā)生在中國,而最近襲擊四川和青海的地震則出現(xiàn)在內陸和西部,遠離東部沿海的核電開發(fā)地帶。

    10. 英國:不甘落后的核能利用先行者

    英國核能年度發(fā)電量:657億千瓦時。

    英國目前擁有19個核反應堆,位于9座核電站,為該國提供了16%的電能。英國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了很多核電站,事實上,它已經關閉的核反應堆有26座,甚至比現(xiàn)在運行的核反應堆更多。英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仍在運營第一代反應堆的國家。2008年,英國政府宣布支持建設新核電站,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建造時間定在2025年之前。地質專家表示,英國的地震風險較低。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