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張玲、金敏國):為期兩天的第二屆核安全峰會27日在韓國首都首爾落幕。峰會通過的《首爾公報》承諾將繼續(xù)采取措施加強核領域安全、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以及阻止核材料走私等非法活動。各界在高度評價本屆核安全峰會的同時,希望各國能采取具體措施履行承諾。
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53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以及聯(lián)合國、歐盟、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刑警組織的負責人齊聚首爾參加了本屆核安全峰會,峰會的主題是加強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峰會上發(fā)表了題為《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的重要講話,全面介紹了中國在核安全領域所做工作、取得的進展及今后將采取的舉措,并就加強核安全國際合作提出了4點主張,即第一,堅持科學理性的核安全理念,增強核能發(fā)展信心;第二,強化核安全能力建設,承擔核安全國家責任;第三,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第四,標本兼顧、綜合治理,消除核擴散及核恐怖主義根源。
峰會的成果性文件《首爾公報》的內(nèi)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加強國際合作等11個領域,共提出了13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 公報表示,為爭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能在2014年之前生效,各方需進行共同努力,為此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于2013年召開相關會議對此進行磋商。與會各國將致力于銷毀或減少高濃縮鈾和钚,以防范核恐怖襲擊事件的發(fā)生。公報呼吁各國在2013年底前在減少高濃縮鈾使用量方面設定出具體目標。公報呼吁國際社會應加強管理可能用于核恐怖襲擊活動的放射性物質,各國應加大核材料保護力度,鼓勵各國具體制定有效管理使用后的核燃料和核廢料的計劃。此外,公報表示,為有效應對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的非法交易,各國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管理并跟蹤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的系統(tǒng),提高預防、探測、應對核材料非法交易的能力,進一步改進核探測技術。
這次峰會是在國際形勢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加強核安全和應對核恐怖主義問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背景下召開的。會議回顧了2010年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以來國際社會在核安全領域取得的進展,并對加強核安全的國家措施和國際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代表團發(fā)言人秦剛27日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峰會取得了積極成果。首先,峰會提高了國際社會對核安全的認識和關注。通過會議討論,各國對核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采取措施加強本國核安全能力及參與相關國際合作的意愿進一步增強。第二,各國深入交流了核安全領域的做法和經(jīng)驗。第三,峰會擴大了國際社會核安全共識。第四,各國就加強核安全作出一些自愿承諾。峰會期間,各國通過與會發(fā)言、發(fā)表聲明等方式,就本國將要采取的核安全措施作出不少承諾,是峰會公報的重要補充。
2010年華盛頓核安全峰會后,國際社會對核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全球核材料和核設施的安全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由于核能、核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核材料安全風險仍在不斷攀升,核恐怖主義潛在威脅不容忽視。據(jù)悉,目前全世界約有1600噸高濃縮鈾和500噸钚。另據(jù)國際原子能機構數(shù)據(jù)顯示,1993年至2011年,全球有超過2100起涉及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遺失、盜竊和非法獲取事件。這些材料一旦流入黑市,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極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核安全事關核能和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事關社會穩(wěn)定和公共安全,事關國際和平與安寧。當前國際核安全形勢復雜多變,任何國家都無法在這一問題上獨善其身。因此,有關各方如何進一步履行已經(jīng)達成的協(xié)議和共識,已經(jīng)成為目前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