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wǎng)】(記者嚴江寧)咨詢機構埃森哲認為,日本核事故促使人們對核安全生產重新審核,但并未改變核能在未來能源體系中的地位。
埃森哲能源事業(yè)部董事總經理阿瑟?漢納(Arthur Hanna)6月8日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日本核事故最根本的影響體現(xiàn)在核能的安全生產上,迫使人們對核能生產的整套生產進行重新思考,包括生產程序和核能的生產技術。
這已經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核能發(fā)展項目暫停。5月底,德國宣布將在2022年前全部關閉境內所有17座核電站,成為日本福島核危機后首個宣布放棄核電的國家。
但是,漢納依然堅信核能是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他表示,這將促使人們要考慮發(fā)展未來能源體系的各種選項。“未來的能源體系不是一個單一的能源解決方案,而是多種解決方案并存的結局,是煤炭、油氣資源、核能、可再生能源之間,構造一個平衡的組合。”
漢納認為,到2025年人們將看到能源結構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他同時表示,能源領域的擔憂目前不僅集中在對核電安全的擔憂,還包括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攀升的擔憂。
埃森哲大中華區(qū)能源業(yè)總經理鄧?表示,中國仍將繼續(xù)大力發(fā)展核能,但是現(xiàn)在很多核電項目都在重新評估,特別是能否有效地管理二代技術的風險。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到2015年要達到4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這一計劃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更多的考慮整體風險,對選址等諸方面因素進行衡量。”她說。